90后藏家私藏!這3條香港漫步路線不容錯過
作為亞洲藝術中心,香港有眾多令人心馳神往的藝術目的地和藝術盛事:M+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、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、香港藝術節(jié)……
這個3月,一條藝術和本地藏家Melanie Cheung一起來了場不同尋常的香港藝術citywalk:從工業(yè)大樓里的先鋒藝術展覽,到一年一度的HKWALLS街頭藝術節(jié),再到老少皆宜、寵物友好的人氣文創(chuàng)園,和本地***藝術愛好者一起走入香港獨有的“漫步之境”。
主筆:朱玉茹***站,我們乘著地鐵,來到港島南區(qū)的黃竹坑。這里在上世紀70到80年代見證了香港工業(yè)的全盛時期,如今搖身一變,成為香港較早鋒的藝術聚集地。
歷史感十足的工業(yè)大樓內,藏著近20家風格各異的當代藝術畫廊,從地鐵站步行可達,非常方便。拿上一份《香港畫廊協會藝術指南》,開啟“藝術探險”吧。
維伍德畫廊
位于科達設計中心21樓的維伍德畫廊,由享譽世界的侘寂設計大師阿塞爾·維伍德(Axel Vervoordt)的兒子鮑爾斯·維伍德(Boris Vervoordt)創(chuàng)立。
前列的藝術品與室內設計融為一體,上下兩層的寬敞空間除了定期更換的高質量展覽,還有一個可供閱讀和辦公的圖書室,面對著綠色的山丘,宛若都市中一處藝術的庇護所,讓人忘卻城市的喧囂和煩惱,沉浸在寧靜的美中。
在Melanie看來,不同于美術館,畫廊逛展的體驗更加有溫度,可以更近距離地接觸藝術作品,更安靜、不受打擾地欣賞,對作品有任何問題也可以隨時向畫廊工作人員詢問、交流。
當下,維伍德畫廊正為柬埔寨**為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——索皮·比(Sopheap Pich)舉辦其香港首場個展,帶來13件索皮的全新作品。
索皮以使用竹子、藤條和鋁等柬埔寨當地常見的樸實材料,創(chuàng)作極簡主義的雕塑和繪畫而聞名。而在此次呈現的新作中,他則更多使用廢鋁、鋼材、煙灰等現代感與城市氣息十足的材料,配以詩意、浪漫的標題,正如黃竹坑藝術區(qū)一般反差感和張力十足。
“荒徑新蹤”英倫藝術家聯展現場,Lucie Chang Fine Arts,展期:2月22日-4月12日
由本土**藏家創(chuàng)立的Lucie Chang Fine Arts則更具港風,能發(fā)掘不少寶藏。
像是香港初代女性藝術家趙海天的油畫作品,還有香港地鐵早在2000年委任壁畫的創(chuàng)作原型。“她今年已經80歲了,還會研究DeepSeek、AI這些,從她的作品里可以看到非常多很前衛(wèi)的思想和概念。”畫廊主Lucie Chang熱情地向我們介紹。
兩個**的小房間同樣不容錯過。“紅白藍的圖案承載著香港人的記憶,所有的朋友都想來坐一坐,藝術品就完全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。”
另一間內,黃花梨條案上,擺放著老夫子漫畫的六宮格原版手稿,上面還可以看到涂改液的痕跡,背后的古董大地毯上寫著“保和殿御用”。“古代金線都是只有皇帝才可以用,可以摸一下沾沾皇氣。”
與此同時,還可以在Lucie Chang Fine Arts內欣賞到四位英倫藝術家Yu Xiao、Andrew Bick、Albano Hernandez、Jonathan Miles的***聯展,包含了多元的色彩和技法,邀請觀眾探索抽象藝術不同的可能性。
逛展逛累了,可以打卡黃竹坑特有的非洲藝術餐廳Africa Coffee&Tea,吃個brunch補充能量。
背靠青山和海景,環(huán)繞在店主多年來收藏的各類非洲藝術品和手工藝品中,品嘗港式與非洲菜肴結合的特色菜品,享受美食、美景與藝術的三重享受。
接著,我們來到繁華的中上環(huán),打卡每年一度的HKWALLS街頭藝術節(jié)。
港風十足的街道,配上時髦亮眼的壁畫,隨手一拍都是大片。
創(chuàng)作中的陳十三&作品完成后
我們在現場還碰見了正在創(chuàng)作中的藝術家,來自內地的超人氣藝術家陳十三。近距離觀看壁畫的創(chuàng)作過程,還能與藝術家直接互動,切身感受香港“轉角即藝術”的趣味與活力。
今年的HKWALLS總部——PMQ元創(chuàng)方,由超過百年歷史的兩座警察宿舍活化改造而成,是香港標志性創(chuàng)意中心,集創(chuàng)意工作室、手工精品店、展覽活動空間于一體,匯集了香港本地的***創(chuàng)意品牌和人才。
游客們可與設計師及藝術家交流,深入了解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,給家人朋友或自己購置一份創(chuàng)意藝術禮物。
來源:PMQ元創(chuàng)方
開闊的中庭,則可以逛展,參與大型互動棋盤游戲、藝術家講座、工作坊等活動,體驗多樣的創(chuàng)意生活。
來源:香港太古廣場
不遠處的太古廣場,同樣藝術氛圍濃厚,這里是今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“藝聚空間”的***場外展覽,**開放給公眾。
大型的藝術裝置,配上舞者的表演,帶來多感官的沉浸式體驗,邀請觀眾進入如夢似幻的自然世界。
穿越維港,生活氣息濃厚的油麻地同樣不容錯過。
油麻地果欄和窩打老道兩旁攤位的卷門涂鴉,記錄著水果攤的日常喧囂和人們打麻將的場景,仿佛走進一條隱世的民間畫廊,是香港獨一份的風景。渡船街的街角還有一幅長長的馬賽克壁畫,同樣值得一看。
來源:香港旅游發(fā)展局官網
接著往下走,一片不起眼的住宅區(qū)內藏著百老匯電影中心,能找到豐富的電影資源:外語片、動漫、藝術電影……
***,我們一路北上,來到位于荃灣的南豐紗廠。
這座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舊紡織工廠,一度曾是香港產量比較高的紗廠之一。如今,在改造后搖身變?yōu)楫斚孪愀鄣娜藲馕膭?chuàng)新地標,還曾獲**教科文組織頒發(fā)的亞太區(qū)文化遺產保護獎 ——評審會創(chuàng)新獎。
將傳統(tǒng)工藝與當代藝術結合的展覽,參與感十足的手工工作坊,多元的餐飲零售店鋪,還可以帶上寵物一起,吃喝玩樂一站式滿足。
當下,南豐紗廠內的CHAT六廠有兩場重磅展覽正在進行?!懊β档尼樉€:香港的布面綴飾工藝”,勾勒出香港制造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的黃金年代,及女性在其中的創(chuàng)造力與領導力。
“涌動的暗線——游走在民間智慧與當代視野之間”則邀請來自亞洲各地的13位藝術家,探討傳統(tǒng)民間工藝與當代藝術之間悠久的協同關系。
來源:南豐紗廠
“涌動的暗線——游走在民間智慧與當代視野之間”展覽現場,展期:3月15日-7月13日
在南豐紗廠,與藝術互動的方式也十分多樣。走入中庭,印尼藝術家阿里貝瓦吉用巴厘島收集的廢棄塑料繩、漁網造出一片三層高的“海洋”,非常出片。
常駐倫敦的中國藝術家韓夢云則將探討女性勞動價值和創(chuàng)造力的影片,投射在用蛋白處理過的紡織品上。觀眾可以手持扇子,靠近布料屏幕,用“放大鏡”視角觀看每個細節(jié)。
馬來西亞藝術家嚴潤森則用印尼傳統(tǒng)“宋吉”(songket)織布風格編織的披毯打造一個“小帳篷”,觀眾可以鉆入其中,將自己的名字刺繡在藝術作品上……
還可以在藝術商店,親手觸摸、挑選展覽中的藝術家聯名同款:巴厘島塑料繩編織的限量版手環(huán),絲網印刷的崇明土布制作的限量版袖珍包……讓藝術,走入日常生活。
漫步在港風十足的工業(yè)大樓、活力四射的文創(chuàng)園區(qū)、文藝氣息濃厚的街頭巷尾,零距離接觸藝術,感受這座城市獨特而豐富的藝術風貌與創(chuàng)意活力,快跟著我們,一起出發(fā)吧!
廣告